有效的控制白蚁对房屋的危害,保证房屋的住用安全。这是我们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的目标。用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白蚁防治事业也可谓是“任重道远”。所谓“任重”,是因为白蚁防治单位肩负着控制白蚁危害、保证房屋住用安全的社会责任。所谓“道远”,是因为白蚁防治行业是一个弱小的发展中的行业。在此,我想就建立白蚁防治检测中心的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 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正确认识白蚁防治工作的整体性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白蚁防治这个体系中,静态讲包含了预防、灭治、复查回访、科学研究等多个元素;动态讲各个元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预防、灭治、复查、科研、检测等各项工作,在整个白蚁防治工作体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工作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白蚁防治单位一直是在困境中艰难前行。由于经费的捉襟见肘,容易造成白蚁防治单位十分注重有收入的预防和灭治工作,往往忽视复查回访的后期服务工作,更谈不上要重视长远发展的科研、检测工作。目前,各级白蚁防治机构都普遍开展了白蚁预防、灭治、复查回访工作,科学研究、毒土检测分析只是在省会城市和少数地级市白蚁防治机构中开展。这从各地白蚁防治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就可见一斑。其实,质量检测工作是白蚁防治整个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白蚁防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建立检测中心,开展毒土检测分析,可以监测施药初期土壤化学屏障中药物的含量,为白蚁预防工程质量评估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这对预防工程进行质量分析评估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保障房屋住用安全的白蚁防治工作体系中,白蚁预防施工是基础性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复查回访是后期发现问题的服务性工作,而毒土检测分析则是监控预防施工质量、保证房屋住用安全的重要手段,应该贯穿于整个白蚁防治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白蚁防治事业都是蹩脚的,都会影响和制约白蚁防治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建立白蚁防治检测中心,加强预防工程质量管理
国家建设部130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白蚁防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防治。”这是政府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白蚁防治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因为要达到“有效控制白蚁危害,保证房屋住用安全”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白蚁预防工程的质量管理。只有保证预防工程的质量,才谈得上保证房屋的住用安全。
1、抓好施工环节是保证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的关键。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建立化学屏障、预防白蚁侵入房屋造成危害,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土壤化学屏障能否真正合格的形成,能够有效的阻止白蚁的侵入,这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而每一种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施工的进程和质量。因此,要确保白蚁预防工程质量,抓好施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且非常关键。
2、目前的施工现状不尽人意,甚至有些令人堪忧。无须讳言:白蚁防治行业目前还存在种种状况,有的地方由于受经费、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在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管理上离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用药存在随意性,使用原始的工具施药等,很难达到建立土壤化学屏障的要求。这无疑会给经过白蚁预防处理的房屋留下安全隐患。
3、关注质量,需要有科学的数据作评估依据。质量至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大原则。对一项白蚁预防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估,靠主观武断肯定不行,仅凭经验说话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预防工程进行毒土检测分析,获取土壤化学屏障中药物的含量,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才能作出客观的有说服力的预防工程质量评估。
三、建立白蚁防治检测中心,推动白蚁防治行业科学发展
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建立检测中心对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着力抓好白蚁预防土壤化学屏障工程施工的前提下,还需要努力建立起与之配套的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体系。从而,推动白蚁防治事业的科学发展。
1、建立检测中心,是履行社会责任、确保房屋住用安全的必然要求
国家建设部130号令和省政府196号令都明确规定了“白蚁预防包治期限为15年。”这就是说,白蚁防治单位在签定《白蚁预防工程合同书》的同时,就作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庄严承诺。在进行白蚁预防工程施工的同时,也就承担了15年免费灭治的法定义务。因此,保证白蚁预防施工质量,是白蚁防治单位应该切实履行的社会责任。
怎样才能把15年的包治期落到实处?这需要白蚁防治从业人员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应该看到:影响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目前我们使用的氯菊脂、氰戊菊脂、毒死蜱等被称为低毒、高效、环保的药物,其药效能否达到15年保质期的要求,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施工人员能否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施药,真正做到各个施工部位不漏施、按标准配药、适量用药等等。如果我们忽视白蚁预防施工过程的监控,失去对预防质量的动态管理,就会留下极大的隐患,甚至危及房屋的住用安全。试想经过白蚁预防施工处理的房屋,在短期内就出现了白蚁危害,即使我们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免费进行处理,那也只能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却无法避免在社会上产生负面的看法,从而影响行业的社会形象。
建立检测中心,是加强质量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开展毒土检测分析,既是用来评价药物性能和工程质量的具体方法,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让白蚁预防工程成为社会群众认可的“放心工程”。 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部分白蚁防治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在不同的条件和环节下,使用何种药物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提高白蚁防治工程的质量。因为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的好坏,既是关系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也关系着白蚁防治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2、建立检测中心,是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良好社会形象的客观需要
白蚁防治行业是服务行业,收了费就要服好务,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白蚁防治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力支撑,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和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加强对土壤化学屏障施工质量的管理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白蚁防治单位都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如为方便群众办事,完善了文明办公、微笑服务制度,对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进行了公示,还推出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等,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这对改变工作作风,树立行业形象无疑是必要的。但值得一提的是,保证质量才是优质服务的核心所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优质服务是保证质量的手段,保证质量是优质服务的目的。白蚁防治工作既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还要建立以行业诚信服务公约为主的自我约束机制,决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敷衍塞责。
建立检测中心,开展毒土检测分析,其实就是自我加压,自我约束。白蚁防治行业应该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视质量如生命,通过强化管理,提高对预防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每个职工都要深刻认识防治质量直接关系着单位的形象和发展,只有保证了预防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谈得上做到了优质服务。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通过行业自律,强化优质服务意识,狠抓白蚁预防施工质量,努力做到服务到位;另一方面还应该通过毒土检测分析,狠抓白蚁预防工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以达到保证预防工程质量的目的。从而努力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建立检测中心,是实现科技兴业、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颁布施行,白蚁防治行业才逐步走出困境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白蚁防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因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客观地说,在维系自身生存都困难的条件下奢谈科学发展无异于画饼充饥。但在新的形势下仍裹脚不前,缺乏危机意识,势必会坐失难得的发展机遇,最终也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我们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关注白蚁防治质量问题,坚持科技兴业,努力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从国内情况看,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白蚁防治行业的科研、检测工作进展很快,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认为:建立检测中心、开展毒土检测分析,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市长期以来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监控环节的缺失。目前,我们在抓好预防工程施工的同时,还需重点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控,通过对白蚁预防工程进行抽样毒土检测,利用气(液)相色谱仪器进行化学药剂残留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估结果。对检测数据要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进行技术补救,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在条件成熟后,还应逐步构建起白蚁防治服务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白蚁防治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提高白蚁防治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作为地级市白蚁防治机构,应该把科学研究、毒土检测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一是要牢固树立“科技兴业意识”, 积极探索白蚁防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关注防治白蚁危害的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逐步摆脱对药物防治的过度依赖,突破制约白蚁防治科学发展的技术瓶颈,走科技创新、促行业发展的道路,推进白蚁防治工作向科学发展的轨道迈进。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科研活动,为白蚁防治行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要结合自身实际,购置和充实科研、检测设备,逐步开展各类白蚁防治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白蚁防治的科技含量。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化学分析实验室、标本室、白蚁培养室等,开展对白蚁生物学的研究和药物的监测工作,为工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白蚁防治研究提供科学手段。总之,我们必须强化科技兴业意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白蚁防治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